{dede:myad name='tongji'/}

协会简介 | 合作预约 | 联系我们您好,欢迎来到北京华夏文宝艺术创作院网站!

“瓷母”领衔千件珍贵瓷器 故宫陶瓷馆“五一”开馆

2021-05-02 13:08:54 作者:书画艺术官网

最火热的五一假期之际,故宫博物院历经两年筹备的最新“陶瓷馆”在武英殿向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以固定陈列的方式,从故宫三十六万件珍藏瓷器中遴选出千余件瓷器,按照时代顺序,通过十七个单元,分通史陈列和主题陈列,呈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中国陶瓷历史。

yEjYKkwBBmSogbtXuSJPvwcPABBj7R32tfORIa5n.jpeg

整个瓷器展览带给人的震撼视觉感受是什么呢?

即是:你想去故宫看的那些明星瓷器,这次全部都亮相了。

还有:如果你是故宫的常客,也会发现,过去5年里故宫不同重要瓷器展览中那些最珍贵的展品,这次也全部都集合展出。

RCyeIzKCr4brZjMP8pXGXBKS4sMl6CsSQvFUgOAh.jpeg

Xls2VbTZgSJuA3ZAsPACJLxmU7kge2Ofz1NoHCQL.jpg

“瓷母”领衔  耳熟能详的珍贵瓷器集中亮相

比如上过《国家宝藏》的清代乾隆时期《各种釉彩大瓶》,也称为“瓷母”,这次在武英殿正殿通过一个独立展柜进行展出,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瓷母”每一道釉彩。

QXScejbW08MWLmIIOe7XDy9vIQMoNNcIcjkZdcUm.jpg

图片来自微故宫公众号

 

tX0rzkCsoON82Ri2AkgYLYAXEIjrVwyIKDUUAB93.jpeg

“瓷母”的是我国官窑瓷器中,器形最大、釉彩种类最多,工艺最复杂的的瓷器,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种,从烧造工艺上,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如果任何一环节出现纰漏,便会导致瓷器尽毁。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主张烧制这样一款瓷器的想法来自乾隆,他一生爱好书画,热衷瓷器,他要做一款集历代大成的瓷器,目的也是想要炫耀大清盛世和鼎盛王朝的海纳百川。

wtbxepMKAkqKg7WpjvcNtzb5MdLTCYA1kgEQqV1J.jpeg

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

比如极为珍贵的“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此前也在2015年的“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中展出,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汝窑瓷器,冰裂纹层层开片,胎色是香灰色,就像烧的香落下来香灰的颜色。薄薄的釉的掩映下,口沿的地方带有一点儿肉红色。器物底部是满釉,用支钉支烧,支钉敲掉,留下支钉痕,像芝麻粒大小,芝麻粒形状。

dxjZocZgRMXupFO9OODGCQKket1KT1f5D5D1a8xh.jpeg

WxirIX1TmuwRbfXljp4AKhvkd8Rd7jl5qE3mp0Vq.jpeg

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

n38vrvCjyQsgJrQ6mQ1CzlR24X76Wgm6OG9d8qaA.jpeg

唐代鲁山窑花瓷腰鼓

GvxWbxM7InpWfteCzNGfz1SqjsiifOy1oGAw3Ygf.jpeg

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除此之外,还有极为珍贵的北宋汝窑淡天青釉三足樽式炉,以及三国(吴)青釉堆塑谷仓罐、唐代鲁山窑花瓷腰鼓、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元代青花釉里红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明代德化窑何朝宗制白釉观音坐像、清代雍正珐琅彩锦鸡牡丹图题诗句碗等珍贵瓷器。

36万件瓷器里精选千件  17个主题回顾陶瓷史

如果说故宫博物院在古陶瓷方面的优势,可以说:数量大、品种全、年代真实可靠,也是极少能以中国陶瓷发展史为纲,展示出中国陶史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陶瓷类藏品包括三十六万余件器形完整的珍贵文物、数千件器形基本完整的一般文物、万余片明清时期瓷器残片和从全国各地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古陶瓷窑址采集的七万多片古陶瓷残片和窑具标本。

XNrDYbKb2v1SU1o3gceKHnY08gHHJ8Obu3jShgpA.jpeg

160PARt4maSKeekT99F05UIY4EIyPbiyiBWyaCju.jpeg

GCa68qf3g8PvuopT6LvGxE5c6TWVP3p8IloeA10X.jpeg

IZ1Lv02M677zzYJL3U4xLPdUklBrQEmaJieWbXIS.jpeg

从这次陶瓷馆的展品数量来看,从原来陶瓷馆的四百多件展品增加到一千余件,一级品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展览按时代顺序和使用功能分十七个主题。

主题一至十为通史陈列,分别为“追踪溯源——新石器时代陶器”“瓷苑序曲——夏、商、周、秦、汉陶瓷”“青瓷初秀——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名窑迭出——辽、宋、西夏、金陶瓷”“瓷都奠基——元代陶瓷”“繁荣昌盛——明代景德镇窑和地方窑陶瓷”“清新雅致——明末清初景德镇窑瓷器”“登峰造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景德镇窑及地方窑陶瓷”“余辉闪耀——清代晚期、民国瓷器”,共计展品八百余件。既包括宫廷珍藏的如“五大名窑”、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精品,也包括大量供宫廷生活使用的陶瓷器。

5lo5evlHVJY0XhvRXziUAyoIj65iJQNjPwEDOa9i.jpeg

dHpC0MwJ4PizcK0HA0JM6DkxAZt8ynw074ar0x96.jpeg

p8A2oQSN8EVky64gfUSmfKFhIRiW3WjyfdrXRa8D.jpeg

VucX9ciNsjsE7h7JFHucLZaQc0IcY5a3QNik2JHT.jpeg

lm5GJ95ElCAGgd95kTWrY55GVvOnvr9tqln4VGA0.jpeg

orIVIYW9FmpzynJ2psT9sGACf1niXMyEnRMnb7iR.jpeg

ilFrqywHgS5kScm1xj13q7c4sFtE9ds9cj0WXljt.jpeg

mZlYyLml3cG9kDE3eLwmmjq9sdL68JtjRVhm7TDP.jpeg

l3reBXvf8iDpaqamLWEZsMa9ZcNDgFbHoeHLp2oe.jpeg

w4SHJkY6RLeEUn6q4oVSCVnAW2fFokFmYDngKoxT.jpeg

hTGzWAXWkf8nK1Lj0LLVxlMduKoNvWa4qFC1MGzj.jpeg

SlT8h1AZ672nUgH8z70hhWRG2I8joHNDruBfddJR.jpeg

 

本次改陈还增加六个主题展,分别展示清代宫廷大婚用瓷、祭祀用瓷、进膳用瓷、陈设赏赐用瓷、宗教用瓷和万寿成套用瓷等,并用辅助景观使观众感受瓷器在清代宫廷的不同用途。这六个主题展品约计一百八十件,其中不少品种是从康熙至宣统朝持续烧造。这些同型、同色、同纹的日用瓷器大批量展出,在故宫博物院尚属首次,既是御用瓷器严格的生产制度的直观体现,也鉴证了清代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CBUt3CdbBbemHGJRIxVar13EIOsBA0DSQI6YA1Vr.jpg

展中展

作为开馆首秀,陶瓷馆这次还尝试了“展中展”的方式,首次集中展出七件清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的镂空套瓶、转颈瓶、转心瓶。景德镇御窑厂在乾隆朝达到制作技术的巅峰,娴熟的制瓷工艺,造就千姿百态的器形和严谨繁缛的装饰,这类瓶因均有内胆且外套带有镂空的瓶,有的颈部或内胆可作三百六十度旋转,透过外瓶镂空处可看到内瓶上的装饰图案,致使制作难度极大,可谓极尽工巧。

DlY7gCMhtdRDQV9xWgLD6exSvFMCrNNb5Eez32mk.jpg

喜庆吉祥——清代晚期大婚成套用瓷:成套用瓷指同一花色按不同器形烧造的各类瓷器,大多做工精细、色彩华丽,为逐渐式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此主题选取的黄地粉彩梅鹊图成套瓷器堪称同治帝大婚用瓷的代表。

nmEZ5jS7BAgfOX9P2eNFEcAF9dXXFZBAbrS2ztw4.jpeg

敬天法祖——清代宫廷祭祀用瓷:此主题选取浇黄釉、白釉、祭蓝釉、祭红釉瓷等共四组,由此可管窥清宫祭祀用瓷之一斑。

ykUO8CsxXNxOigKeouOBY6F3cUCBpj4xtkXLbjUQ.jpeg

等级森然——清代宫廷进膳用瓷:清代宫廷称吃饭为“用膳”或“进膳”。对不同身份的人进膳所用器皿品种,均有严格规定,以辨等级、明尊卑。此主题选取七组陶瓷反映清代宫廷进膳用瓷的严格规制。

o7OncIh0Dta13IY424VoPbbYthXhv9Xk6BPU037X.jpeg

承续烧造——清代宫廷陈设赏赐用瓷:清代宫廷陈设和赏赐用瓷以瓶类器最为多见,清代沿袭明代制度,在景德镇设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瓷器,供应形式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即大运、传办、进贡等。其中,以大运瓷器中的琢器数量最多。大运瓷器烧造可追溯至康熙朝,到了乾隆皇帝时期,就将大运瓷器固定了式样并按例烧造。

在这个主题下,选择了7种大运瓷器的,按照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的在位顺序,陈列了不同时期相同器型,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瓷器风格差异。比如雍正皇帝时期烧制器型比较修长秀丽,而在乾隆时期,则统一了器型的样式和尺寸。

9j1CI0MxRVojo6I2INu2Xdgv9KZnQcxPuctv9nHD.jpeg

 

MBp7Qf2mgiPfyZPhHF8AyldcAlsNPgJh5Jr9BIA1.jpeg

庄严法相——清代宫廷宗教用瓷,故宫博物院收藏瓷器中有不少清代宫廷遗留的藏传佛教用器,其中以乾隆朝景德镇御窑厂产品最为多见,如五供、佛塔、七珍、八宝、观音像、无量寿佛像、释迦牟尼佛像等。这类瓷器结构复杂,烧成难度极大。

VDBcC7z96bETld2v6APcog2LODcSFu3qyeQNRlIN.jpeg

富丽华贵——清代晚期万寿成套用瓷:慈禧在位的四十余年里,景德镇御窑厂曾专门为她的寿诞烧造成套瓷器,著名的如署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识的所谓“大雅斋瓷器”。此主题选取松石绿地粉彩花鸟图成套瓷器作为慈禧皇太后万寿用瓷的代表。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 对部分文物进行订正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介绍,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创建于1952年,最初位于慈宁宫区,此后几经改陈、迁移。他个人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至今的数十年来,也经历了陶瓷馆的四次改陈和迁移。

谈及改陈的原因时,吕成龙说:“我们对于中国古陶瓷的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入、考古的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总会有新研究成果发布,故宫博物院的陶瓷馆的展览和内容也会跟随着这样的更新而不断提升。”

吕成龙介绍,本次改陈充分吸收国内外对中国古陶瓷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个别展品的年代进行了订正,力求使陶瓷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观众。

9eHXjtppmsM5xeHP3R1CwU312RUgqkbAEAqK7YDN.jpeg

河津窑白釉珍珠地刻划折枝芍药纹腰圆枕

比如一件乾隆题过诗的瓷枕,《河津窑白釉珍珠地刻划折枝芍药纹腰圆枕》,原定为“磁州窑系”瓷枕,但是之前并没有更为具体的窑口,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此次展览确定为“山西河津窑”。

GI7z6Uy4q42sqZq0PSP4HdVcnYyHDrd7GHKrtcYx.jpeg

明青花加矾红彩海水龙纹金钟碗

还比如此前也展出过的《明青花加矾红彩海水龙纹金钟碗》,原定的年代是明宣德,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此次展览中更正为“明正统”时期。

TGbKgU86OtMPjfM4mFbs8iqIxzXp3pC7KpnC3aW1.jpeg

明青花海兽异兽盘

《明青花海兽异兽盘》原定的年代是明成化,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此次展览更新为“明天顺”。

时代下限:从晚清至民国

受到以往对民国瓷器不太重视观念的影响,原“陶瓷馆”通史陈列所选展品年代的下限为清末,这次“陶瓷馆”改陈将所选展品年代下限定延长至民国。

民国时期制作的瓷器,仍以景德镇窑产品为主,大致可分为仿古陶瓷和日常生活用瓷两大类。仿古陶瓷的大量烧造,与当时盛行的古董收藏之风有密切关系,历史上各名窑瓷器几乎无所不仿,仿制水平高超者,常使人真赝难辨;日常生活用陶瓷主要是指供人们日常饮食、陈设等所使用的陶瓷器。

民国历时近40年,上承清代末期,下启现代,陶瓷器特征也在发生变化。民国早期景德镇窑产品,与光绪、宣统朝瓷器釉面视觉效果松软特征相类;晚期产品则与现代瓷器造型规整、瓷化程度高、釉面白度高等特征相似。总体来说,民国瓷器在产量、质量、艺术性方面,在走下坡路,但毋庸置疑,这一时期也确实出现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

故宫博物院收藏约二百件民国瓷器,其中不乏有特色的精品,长期收存在库房,很少有亮相机会,相信这次予以展出后,必定会进一步激起广大观众对中国古陶瓷的兴趣。

X3tZCtfckbYALGnpAxqloNU1TmikIB37MAt9bPNC.jpeg

 

YnhKQ5fW8c5GuX8vA3w95aXtSxSc1fk6zJrLBqg2.jpeg

展示空间:从文华殿到武英殿

新陶瓷馆位于紫禁城外朝西路、熙和门以西的武英殿区,与之前陶瓷馆所在地原文华殿对称呼应,分别坐落于中轴线西、东两侧。武英殿始建于明初,康熙年间曾在此设修书处,同治、光绪年间曾遭火焚并重建。1914年古物陈列所成立,武英殿与文华殿一道被开辟为陈列室举办文物展览,并对公众开放。2008年至2016年,武英殿曾被用作故宫博物院书画馆。武英殿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以穿廊与前殿相连,形成“工”字形建筑格局。东、西配殿分别为凝道殿、焕章殿,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

新陶瓷馆以武英殿正殿、“工”字廊和后殿敬思殿为主展厅,按时代顺序,以十个主题展示中国陶瓷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即通史陈列),并设独立展柜突出展示“各种釉彩大瓶”等体量较大的展品。武英殿正殿入口处搭建一处“展中展”空间,外观采用紫禁城古建筑元素,不定期更换展品(第一期将集中展示七件乾隆朝景德镇御窑镂空套瓶、转颈瓶、转心瓶等)。武英殿东、西配殿按功能展出清代宫廷大婚、祭祀、进膳、陈设和赏赐、万寿、宗教用瓷等六个主题。院内西北隅的浴德堂则专门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外销瓷。另外,原设于延禧宫西配殿的“中国古陶瓷窑址标本展”和“古陶瓷资料观摩室”亦将分别移至武英殿东、西配殿的北值房,使武英殿区域成为紫禁城内集中展示不同类型陶瓷文物的常设专馆。

8u3Qg4aWPBMRZ7EYvHB729WA88MG7C3Xac8TAJKh.jpeg

数字应用:APP、小程序、展厅二维码、超高精度数字文物

新陶瓷馆中的每一件藏品都放置了二维码,观众扫一扫就进入了“故宫陶瓷馆”小程序,了解文物详细介绍,为喜爱的文物“点赞”,放进“收藏夹”,在“笔记”中记下自己的心得、感动,分享给朋友。

故宫还对陶瓷馆中20件藏品进行了超高精度数字化,观众在展厅的触摸屏上可以任意放大、缩小、翻转,感受把藏品“捧在手里”仔细欣赏的愿望。还可以访问故宫官网www.dpm.org.cn的“数字多宝阁”栏目,观看更多三维陶瓷藏品。并在“文物藏品总目”、“数字文物库”栏目查询和欣赏多达8000件院藏陶瓷文物。

此外,《故宫展览》App中的“陶瓷馆”,以及全新改版升级的《陶瓷馆》APP,今年将陆续上线,让不能前来展厅的朋友们大饱眼福,沿着数字“时间长轴”了解悠久灿烂的陶瓷发展历史。

协会简介 |    合作预约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中国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20018537号-3
地址: